##EasyReadMore##

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

為何肉食危害人體健康? 人類不願面對的殘酷真相 (五)

由身體疾病來看,依現在營養學的觀念來看牛乳,它是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鈣質、高磷質的食品,與現在的健康觀念並不完全吻合,故過分攝取乳類及其製品,就必須小心現代文明病,包括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…等的可能性。牛乳及其製品至少含二十多種以上的不同類型蛋白質,此為引起人類「過敏」反應的原因之一,食物過敏、自家免疫疾病都和牛乳有關係,因為牛乳的蛋白質濃度高,消化不容易,所以消化性潰瘍者不宜飲用牛乳,否則反而會引起胃酸分泌,使胃潰瘍更嚴重。其他如氣喘、鏈球菌喉炎、扁桃腺炎、慢性鼻竇炎、中耳炎、潰瘍性大腸炎、粉刺、面皰……等許多和炎症及過敏有關的病患,皆不宜食用牛乳及其製品。幼兒長期便秘,也可能和牛乳過敏有關,若以豆漿來替代牛乳,可以改善。

 

(無名註:姜淑惠醫師指出:消化性潰瘍者,假使攝取乳製品,常會惡化潰瘍。其原因乃是乳類製品含有高濃度蛋白質,蛋白質的消化,必需靠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(主要是鹽酸)及消化酵素方能分解消化。因此民眾錯誤的認知以為「胃潰瘍應多喝牛奶,以令胃壁形成一層保護膜,可以抵抗發炎且可幫助潰瘍的癒合。」乍聽似有道理,仔細推理則是錯誤的。)

 

從中國醫學的陰陽屬性來看牛乳及其各種製品,白色的牛乳是陰性食物,因其為白色,屬冰冷的力量故可冷卻身體,若加上白糖,會更加強其涼性,依陰陽平衡調和的飲食觀念,屬陽性較溫熱體質的年輕人或孩童較適合吃牛乳,但虛寒體質者(尤其婦女)或老人則非常不宜。牛乳的陰性使體質趨於虛冷,對於體質較虛冷的人而言絕對是負面的。

 

牛乳是生殖腺的產品,含有荷爾蒙的本質及數量,因此對於女性生殖器官的疾病,例如卵巢和子宮腫瘤、炎性疾病(白帶)……等有相關性,根據中國醫學「以臟補臟」或「以形補形」的理論舉例來說,過量的白色牛乳攝取後,應該就會造成白色的陰道分泌物流出(白帶)以取得身體的平衡。

 

無名註:同樣的,若男人喝大量牛奶,是否會增長精液的產生,從而助長性慾,由於牛奶中含有荷爾蒙殘留,我認為這是很有可能的,奶素者不妨將牛奶禁食一段時間試試,應該有助於降低淫慾的念頭。)

 

牛乳的「酪蛋白」太多,往往會形成阻塞全身各組織器官的黏液,形成病變,因此在自然療法專家的觀念中,牛乳是氣喘、感冒、鼻塞……等的飲食禁忌。 還有「多發性硬化症」的發生率和孩童時期攝取太多的乳製品有關聯性,這是有名的例子。

 

(無名註1:周兆祥博士在「為什麼牛奶對人有害無益?」一文提到,英國《最初保健研究》學報也刊登了一篇論文,指證牛奶導致多發性硬化症。該文是最初保健研究中心所撰寫,報告該中心多年研究結果,證實兒童幼年時喝牛奶,長大後患上多發性硬化症機會大增。該文引述美國另一次研究的結果,說明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若每日進食飽和性脂肪酸減至十五克以下,該病不會復發。)

 

(註2:姜淑惠醫師指出:神經醫學上有一種疾病,至今仍舊令人感到沮喪難治者-「多發性硬化症」,其發生率與孩提時代攝取過多乳製品有關。流行病學研究顯示,吃人奶者極少見有罹患此病者。成年人糜爛潰瘍性大腸炎,兒童經常發作的急性扁桃腺炎,慢性鼻竇炎,淋巴腺發炎腫大,慢性中耳炎‥‥這些頑固且反覆發作惱人的疾病,不論何種年齡層,只要單純的從飲食中「剔除牛奶」以及相關的乳類製品,短則或一個月,長則或三個月,就可以得到非常神奇的改善與效果。譬如兒童腫大的扁桃腺,不須藉助扁桃腺摘除手術,或長期抗生素治療,假以時日就會明顯的縮小而回復正常大小,永絕再患。)

 

 

各類乳製品由於經過各種處理過程也有負面影響,例如加熱消毒殺菌法(巴斯德殺菌法)及超高溫殺菌法,雖可殺死結核菌(牛型)、布魯士菌、傷寒菌……等,但也同時改變或破壞酵素、維生素、蛋白質及脂肪結構,而環境污染的農藥、化學物、添加劑、荷爾蒙、抗生素……等卻仍存在。

 

(無名註:姜淑惠醫師指出:細菌學家巴斯德創立消毒殺菌的方法,使牛奶或羊奶由生奶變成熟奶,雖然有利於保存及減少傷寒菌感染等,但是加熱後的牛奶或乳酪會改變酵素及蛋白質、脂肪的結構成分,形成不穩定物質,其他維生素、礦物質,也大多數摧毀殆盡。又加熱後蛋白質會凝固(凝乳)形成堅硬的酪蛋白,且有益腸道的乳酸菌也遭到破壞。最後,牛奶變成非常難消化,易致過敏,對人類有害無益的東西。

 

用「巴斯德消毒法」消毒牛奶是衛生單位為了強調安全、清潔的產品所設計,但是並不能提供人們有助益健康的產品,更何況巴斯德消毒法並不能完全排除像灰塵,花粉,黴菌,昆蟲,肥料等環境的污染。總之,巴斯德消毒法僅僅提供劣質品,即使原本唯一仰賴吸食牛奶的小牛,若餵食消毒過的牛奶後,在其成壯牛前就會死亡,人類應當覺察這些事實,任何人只要即時覺悟而拒絕再喝牛奶及攝取乳製品,都不算是太遲。)

 

在動物實驗中,將母牛的乳加熱消毒後再餵養小牛,牠們都活不長或是經過數代後生育力會減退,這表示殺菌過程的負作用,因此牛乳的建議喝法,應該是從健康的乳牛直接擠出而儘速喝下(即「生乳」),但在現代社會根本不可能。

 

 

(無名註:「生乳」是佛陀時代和古瑜伽聖者的喝法,那時候的奶可沒有經過消毒殺菌處理。)

 

牛乳的「均質化」造成很大的問題,所謂「均質化」是指破壞牛乳中的脂肪球,均質化的牛乳會大量釋出一種黃嘌呤氧化酵素(Xanthine Oxydase),又稱XO,可以分解蛋白質,它可由脂肪釋出,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,使血管壁被破壞及腐蝕,進而使血管壁失去平滑性,並進一步積聚纖維蛋白、血小板、崩解血球……等,引起血管壁瘢痕及血管硬化,而這就是心臟病的主要原因。 牛乳均質化愈普遍的國家,比採用生乳較多而均質化較少的國家,其心臟病發生的比率高出很多。低脂牛乳中,由於乳脂含有前述可分解蛋白質的酵素XO減少,相對地會使牛乳中的蛋白質消化使用困難,此外,從牛乳中抽出脂肪,相對使蛋白質增加比重,無形中加重腎臟的負擔。

 

(無名註:姜淑惠醫師指出:Kurt Oster醫師及哈佛大學醫學院Esselbacher共同指出,攝取「均質化牛奶」是美國人罹患心臟病的最主要原因。世界上其他國家,如芬蘭,他們的乳製品也是全面採用均質化過程,故心臟病發生率亦極高。法國極少用均質化製乳,其心臟病比率較美國、芬蘭明顯降低。)

 

牛乳發酵後的產品,如優酪乳或乳油,廣泛被許多民族或地區所食用,並認為有醫療保健的效果,可以防止動脈硬化、高血壓,或抑制癌症……等,這些作用都是由活性乳酸菌(多種)及酵母菌所造成,並不是牛乳的因素,其機轉是乳酸菌分解部分牛乳中的乳糖造成乳酸,對於腸內菌叢平衡有正面影響。(無名註:豆漿也可以添加乳酸菌)

 

由於知識及經驗的累積,使我們了解牛乳是爭議性很大的食品,牛乳不該被稱為人們的健康食品,應稱為「犢牛的最佳食品」。

 

 

  

  梅襄陽醫師的防癌長鏈(上)

梅襄陽醫師簡介:

台大醫學院牙醫系畢業(民國七十三年)

德國FRTATEC植牙受證講師

德國人類智慧醫院研究員

台北知行學會會長(民國八十五年)

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講師

防癌長鏈倡導人

 

三十三歲那年,梅醫師在國泰醫院檢查出肝臟有三公分的腫瘤,電腦斷層掃瞄發現肝臟已一片模糊,腎臟時而抽痛,小便呈赤紅色,兩年體重胖到八十公斤,且嚴重的痛風讓他不能行走,經過不斷的蒐集資料及思索問題的根源,研究過營養醫學的奧秘後,梅醫師不但解決了自身腫瘤的問題,擺脫了癌症的陰影,更成立「防癌長鏈」工作室,舉辦無數場的健康講座,幫助許多癌症、腫瘤、慢性病患者重獲健康,把最新、最正確、最真實的飲食觀念傳遞給每個人。

 

前言:

以下這篇文章原是梅襄陽醫師約數年前在中央銀行的演講,由於原文甚長,無名老叟精選出其中的重點,這些資訊具有相當的革命性。「防癌長鍊」是梅醫師主持的志工團隊,他們奔走各地,宣導正確的飲食觀念,希望各位藉由這篇文章中獲得許多啟發。

 

 

 

今天要向大家說的是許多事情的真相,很多人聽完會說:「梅醫師,你講的這些東西這麼重要,為什麼沒有早一、兩年讓我知道?」

 

癌症的比例從百年前的1:27到現在的1:3,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?很多人一直認為原因很複雜,癌症是家族遺傳,包括糖尿病在內,真的是這樣嗎?我可以告訴大家,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你家的人飲食習慣很接近,『你冰箱打開我就知道你家會得什麼癌症』。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監督中心(USDA)發現,開發中國家的人民罹患癌症的比例非常少,而這些國家中「肉奶食物非常少」,甚至完全沒有。

 

USDA不久之後擬定了新的食物金字塔,但迅速遭到「利益團體」(美國畜牧協會、乳品基金會等肉、蛋、奶業者團體)的封殺,抗議他們的產品在金字塔中佔的份數太少,不久後新的金字塔被調整,成為「妥協」下的產物。從小健康教育課本就寫我們的食物金字塔是魚、肉、蛋、奶、油脂、五穀類、蔬果類,大家有沒有懷疑過?以前錯誤的營養學觀念大家該放到一邊了。

 

美國人是英國清教徒移民到美國,以前生活很簡單,也不是這樣大吃大喝,是因為這個教材在學校裡發酵,到了1920年代,變成家家戶戶開始喝牛奶、吃蛋到以後吃牛排、吃漢堡,這個觀念在短短不到一百年已經害了三代美國人,現在美國已經懸崖勒馬在修正他們的理論,可是台灣人還是死守這個理論,很多人將來不是得到心臟血管疾病就是得癌症,無可避免,因為整個飲食是錯誤的。

 

(無名註1:這個「理論」,是指在過去的飲食金字塔,「魚、肉、蛋、奶」占很重要的比例,美國在1992年提出新的飲食金字塔,「魚、肉、蛋、奶」已被大幅刪減。)

 

(註2:這個「教材」,是指美國利益團體於1915年成立公益形象教育委員會,印製不實的圖表發行至全美國中學,老師誤以為是對的,就開始教小孩子要吃肉、蛋、牛奶才有營養,此教材五年後(1920)在全美國發酵,導致家家喝牛奶、吃牛排和蛋。)

 

(註3:梅醫師指出,美國在1992年就已經修正出一個新的飲食金字塔架構:

1.未精製加工的粗糙五穀類

2.蔬菜

3.豆類

4.水果

發現到了嗎?新的營養架構已經把肉、蛋、奶製品整個拿掉了,但過了不久,USDA又重新擬定一個新的金字塔,根據前USDA主席柯姆表示,修正原因是來自利益團體的政治壓力,

因為新的營養架構的建議,人們會減少購買肉類、蛋類、和乳製品,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利益。)

 

很多人一直以為「牛奶」是好東西,覺得沒有牛奶就不能活下去,民國88年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有11位讀者投書:「牛奶是補還是毒?」在美國,關於牛奶的攻防戰更是如火如荼,美國一些醫師具狀控告美國畜牧協會廣告不實,有誤導消費者之嫌,甚至有人組成反牛奶聯盟,給予這個美國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食物一個怵目驚心的字眼:『致命的毒藥』。有關牛奶的負面研究報告在國外醫學期刊上不斷發表,『幾乎每一種現代文明病都與牛奶有關』,包括「過敏、骨質疏鬆症、癌症、心血管疾病、腸胃疾病、老年癡呆症、自閉症、精神分裂、乳糖不耐症、氣喘」都和牛奶扯上關係。牛奶的成分會造成『黏液』,是干擾人體平衡的四大主因(脂肪、黏液、毒素、壓力)之一。

 

大家有沒有發現到現在的小女生幾歲開始發育,正常來說是十歲,但是我們醫學中心現在常常有小女孩五歲來月經,我們給她打針讓她延後,小孩子發育提前,請問這是遺傳嗎?這不是遺傳!

 

吃對的食物,「四低一高」的飲食,這就是營養醫學的奧秘。照這個方式,你身體會調整好,會不藥而癒,是真正不需要藥的醫學。營養醫學的奧秘:「四低一高」,適合所有的疾病。第一個就是低蛋白;第二是低油脂、低鹽、低糖,高纖維,一般外面的說法都只是低鹽、低糖、高纖維,而沒有低蛋白,其實「低蛋白是關鍵」,得癌症就是跟吃高蛋白有關係,早在八十五年前的時候,英國倫敦的一個威廉醫師,他說西方的癌症會越來越多,因為吃太多動物性的蛋白質,果不其然,這件事就被他講中了。現在我們照著以前錯誤的營養學,拼命的吃蛋白質,這事情遲早會發生。

 

外面的素食有很大的盲點,第一、油用不對,第二、有很多豆類的再製品。黃豆是有問題的,大豆的油脂接近40%。胖當然有危險,但是瘦骨如柴的,怎麼吃也胖不起來的,那也不是好現象,代表身體一些淋巴系統,尤其是小腸的淋巴系統都堵住了。看一個人的吃相,就可以知道他將來會怎麼樣了,甚至到他家裡把冰箱一打開,大概他家裡會生什麼病,都心裡有數。衛生署公布,台灣的癌症人口大增,婦女的乳癌降到四十歲以下了。

 

現在的小孩叫做營養失調,內分泌系統很早就亂掉了,因為吃了太多的垃圾食物,女孩子初經早,罹患乳癌比率高;男孩子將來會有攝護腺的毛病,攝護腺這方面的問題,在美國到六十歲是100%有攝護腺的問題,很嚴重的。我們的男孩子還不要到老,小小年紀就有「胖子症候群」。在恩主公醫院的泌尿科主任,他每一年都要開好幾十個刀,把小孩子的雞雞拉出來,原來患者因為太胖,以致陰莖躲在恥部脂肪中。

 

我們婦女同胞死亡率最高的兩個癌症:「乳癌」和「肺癌」,以前肺癌是第一位。肺癌的元兇疑是空氣污染、炒菜油煙,廚房不通風,罹患癌症機率是同齡的三倍,使用動物油則再增高,這是台大公衛學院的陳建仁教授他們發佈的。婦女罹患肺癌,油煙是罪魁禍首,做一頓飯等於抽五根煙,你這麼辛苦在家裡做三頓飯,15根煙夠不夠?大家都知道煙是致癌物,可是誰販賣致癌物呀?就是那便利商店,那些集團,他們假如有人道關懷,就勸他們不要再賣煙了,要不然抽煙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死因。

 

約翰羅賓斯,是當今全球最大的美國三一冰淇淋企業的繼承人,但因不喜歡家中財產的來源,而自願離家出走。他寫了《新世紀飲食》一書,其中談到奶製品的生產經驗,你讀過之後可能要做惡夢。他告訴我們,今天乳品用的毒物,其數量已達到驚人程度,他列舉事實,說明農場使用生長激素之偏頗。奶製品是完美的食物嗎?奶製品也含有很多的「脂肪」和「膽固醇」,而且是「動物性脂肪」,也就是說,大部分都是「飽和脂肪」,他們增加了許多類型的癌症和心臟病的發病危險,除此之外,奶製品還可能是兒童和成年人「過敏症」最重要的原因,人們對此尚未充分的注意。挪威有一項研究證實,許多大量消耗奶製品的國家,與當地年輕人罹患糖尿病有密切的關係,十幾歲的青少年就出現糖尿病。此外,美國兒科協會(APA)現已建議,九個月以下的嬰兒,不得餵以全脂牛奶,因為全脂牛奶會引起嬰兒貧血症。

 

關於「補充鈣質」一說,長期以來,常以為奶製品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理由,大家都認為喝牛奶可以補充鈣質,但是否知道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國家是哪幾個國家?英國、美國、瑞典、芬蘭,這些都是乳製品消耗量最大的國家,他們嚴重到什麼樣的狀況?咳個嗽、打個噴嚏,肋骨可以斷兩根,側著掂一掂脊椎骨可以斷掉。我們周圍有沒有人發生這樣子的狀況?所以骨質疏鬆症根本不是我們的問題,直到我們採用了他們那一套理論,這些問題就到我們身上。

 

鈣質,不喝牛奶有沒有其他來源?其實「深綠色的蔬菜」就有很多鈣質。深綠色蔬菜到處都是,哪裡需要喝牛奶?所以改變從知識開始,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從肉、蛋、奶攝取豐富的營養,如今我們卻發現,「肉、蛋、乳製品」,竟是二十世紀人類飲食的三大惡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不僅是「肉、蛋、乳製品」是三大惡,荷爾蒙和殺蟲劑、抗生素等等這些都存在於肉類、乳製品和蛋裡。

 

約翰羅賓斯是一個了不起的覺醒者,他講的話都是有憑有據的,在英文的版本後面,就像寫論文一樣,他文章後面的Reference都交代的很清楚,假如講的有任何不真實,在美國早就被人家告翻了,就是因為他講東西都是有憑有據的,但是一些利益團體,他們在外面大做廣告,大家就信以為真,以為說雞是這樣子養的:母雞帶小雞,雞精用上等鮮雞做成的,牛在大草原吃草的,這是真相嗎?

 

其實很多事情的真相,早在一次、二次大戰期間就已被知道了,只是醫學界,營養界就像駝鳥一樣不肯面對現實,早在一次世界大戰,丹麥被封鎖,他們全國吃素,結果疾病、死亡率就下降了,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又出來了;挪威被封鎖,疾病、死亡率也往下降,戰後恢復飲食又往上升。所以我們全民健保浪費太多不必要的錢了,而且花了錢,病真的好了嗎?嬰兒最好的食物是「母乳」,但是我們都不給小孩喝母奶,卻給喝牛奶,牛奶的蛋白質是人類的三倍,小孩子喝牛奶,好像長的很快,可是「過敏體質」十個裡有七、八個,但電視卻報導:本草綱目記載,羊奶有益健康,真的有益健康嗎?

 

報紙刊登:一到三歲的幼兒有六成鐵質不足,可能影響幼兒的腦部發育,另外蛋白質、鈣質待補充,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?現在小孩子都喝牛奶長大,為什麼鐵質、鈣質、蛋白質還不夠呢?美國農業部公佈,像優格、牛奶可以增加鐵質,結果越喝越貧血。

 

許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,就是胃潰瘍要喝牛奶,結果牛奶附在胃壁,胃酸分泌不出來,胃穿孔都要出來了。

 

有人說要鐵質吃牛肉,但是牛肉有鐵質嗎?還不如攝取植物的鐵質,像菠菜,黃瓜、青椒等都含有許多鐵質,我們體內日積月累吃了許多的肉、蛋、奶,身體變成酸性,要怎麼調整?其實很簡單,中醫說體質不好,其實就是人體的PH值偏掉了(註:偏向酸性),有一本書叫「聽,PH值會說話」,各位有興趣可以查閱,要調整體質,吃「形成鹼性的食物」,只要花個半年的時間調整,體質就會好轉很多了。

 

油脂吃的越多,直腸癌的機率越高,早在民國64年就已經公佈出來,但是我們不曾盡到宣導之責:少用油脂,少煎、少炸,結果直腸癌現在跳到第三位了。

 

很多小孩子,從小飲食就不對,只吃肉、蛋、乳製品,缺乏纖維素,結果拉出來的糞便都黏搭搭的沖都很難沖,而且很臭,這都是因為飲食不對,慢慢長大可能便秘都出來了,接著糞便越來越細,然後腸子可能就長東西了,癌症不是一天兩天的,身體會不斷發出警訊提醒我們,但是我們從小到大,沒有任何人告訴我們這些訊號給我們的意思。

 

大家都以為「蛋」是好東西,八種必須氨基酸都有,事實上植物互補在一起,就比蛋好多了,比動物的肉好太多了。美國醫師協會公布一項資料:一個禮拜不能吃超過四個蛋。大家也要注意魚,魚的油脂非常高,50%~60%,台語講魚生火氣,所以愛吃魚的人臉上會泛油光。至於瘦肉的油脂也有50%,植物中豆類的油,用熱量百分比來算是49%,黃豆的油脂是37%,是相當高的,所以我們可以攝取綠色的豆子:扁豆、豌豆等等。

 

人需要的蛋白質其實很低的,佔我們身體卡路里消耗量的2.5%~8%,一公斤的體重只需要0.5~0.8公克的優質蛋白質,但美國政府公布一個人一天需要的蛋白質卻是50公克,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公布,成年男性一天只要37公克,女性39公克就夠了。我們的衛生署卻還公布60公克!

 

大家對於蛋白質攝取量毫無警覺性,要是無法排出體外就要等著生病了,而且高蛋白質的飲食會造成身體鈣的流失,要預防骨質疏鬆症,必須要吃低蛋白飲食:三餐之中只有一餐吃到一種動物性的蛋白質,量不能多,避免紅肉,才有機會吃到低蛋白飲食,而且不要以為植物的蛋白質很少,豆類的蛋白質通常偏高:豆腐的蛋白質到43,黃豆的蛋白質則有35,我們真正需要的,是像地瓜等根莖類食物。你們可以看地瓜、馬鈴薯、南瓜,所謂的根莖類,就是符合四低一高的東西。這邊每人每年肉的消耗量,跟心臟病的死亡人數、腸癌的死亡人數,呈一個平行關係。真相就是油質干擾,心臟血管疾病、腦中風,有些人又有心臟血管疾病又有癌症。

 

現在就是照著這樣的飲食,我們都成為酸性體質,為平衡酸性,骨頭就一直流失,所以要預防骨質疏鬆症,尤其女性到了更年期,特別要知道少了月經,不能再把油膩的東西往身體裡面灌,你灌進去是不容易出來的,飲食要改,吃清淡一點,很多的停經症候群,都會改掉,什麼潮紅潮熱的現象,都會減輕很多。

 

動物油脂吃的愈多,青春期開始的愈早,哪一個才是高油脂食物,大家可以看到那些香腸、熱狗不用講80%幾,蛋是65%,冰淇淋、牛奶、優格,這些都是接近50%,你會說低脂牛奶不是低油脂嗎?真正用熱量百分比一算,低脂牛奶其實是中度油脂。美國人就被低脂牛奶騙死了,很多人就是因為這樣子一直喝到出問題,關節炎、糖尿病、心臟血管疾病,一大堆問題都出來。我們東方人要小心黃豆,黃豆油脂37%,真正低油脂,馬鈴薯1%、糯米5%、綠豆6%,有人講,現在蔬菜水果裡面不是也有很多農藥嗎?沒有關係,來比較一下其中殺蟲劑的殘餘量在蔬果中,和肉、魚、乳製品比較起來,植物跟動物相比,算是小巫見大巫。

 

在日本有一個叫卓也千太郎,在他的醫院裡面,他的癌症治癒率百分之八十幾,他是個外科醫生,你到他的醫院裡面,他幫你把腫瘤切除以外,還教你怎樣去調整體質。第二個叫做尿療法,進到他的醫院他叫每一個人都喝尿,可是今天不是叫你們喝尿,他的第一個,就是把肉、蛋、乳製品都斷掉,用植物的東西,去幫助病人調體質,那是關鍵啊。

 

馬克斯葛生醫師在六十年前,就把這個飲食療法弄出來了,治療好一大堆癌症病人,葛生醫師各位可能沒有聽過,史懷哲有沒有聽過,他是史懷哲的醫師,史懷哲有糖尿病,他到非洲三度行醫,活到九十幾歲,史懷哲說,葛生醫師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醫學奇才,因為葛生在德國的時候,用飲食療法治療好一大堆肺結核的人,他移民到美國之後就用飲食療法治癌症,六十年前就很轟動,可是,在五十年前我們不認為癌症跟飲食有關係,那些傳統的西醫,依舊固守己見,假如他們肯承認改變飲食後癌症會好就好了,所以逼的葛生醫師沒有辦法在紐約開業,可是葛生醫師在民國47年的時候,在美國國會上面,做了五十個癌症病人治癒的報告,而且出了一本書,在世界上非常有名,我們都不知道,還以為癌症是絕症。他用的方法是什麼呢?三個小時喝一次新鮮的果菜汁,一天喝到三十磅,一萬多西西,看你喝的到喝不到,這樣血液很快淨化,腫瘤就消掉,喝不到沒關係,基本上飲食四低一高就行了。

 

 

 

  

  梅襄陽醫師的防癌長鏈(下)

《觀念轉個彎,生命無限寬》這本書是梅襄陽醫師健康講座的精華實錄,以下的內容即是節選自此書,無名老叟視需要加以補充說明。

 

一、健康的隱形殺手-黏液

 

什麼是「黏液」?它的學名叫「黏多醣蛋白」,為什麼現在的小孩有那麼多鼻涕、痰液?為了讓孩子長的高高壯壯,補充過量的蛋白質堆積在體內,像牛奶、吃太多糖、太多蛋白質、巧克力、餅乾、甜的零食……,這些都會產生黏液。孩子吐不出來、拉不出來,就會變成一大堆黏液、鼻涕和痰累積在身體裡面,然後出現氣喘、鼻塞等過敏現象,再嚴重一點就出現鼻竇炎、中耳炎,這都是黏液造成的。人體並不是焚化爐,不會把多餘的蛋白質燒掉,而是透過淋巴系統、扁桃腺、呼吸系統方面,試著以其他的方式把多餘的黏液排掉,若排不掉就要生病。

 

潛藏在體內的黏液是健康的殺手,中國人有句話說「怪病多痰」,導致體內黏液增多的原凶,就是吃了過量的蛋白質。現代人大量的吃魚吃肉,大口喝牛奶,甚至補充許多高蛋白食品,卻不知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反而會弄巧成拙,徒增身體的負擔。因此很多過敏症狀就出現了。

 

現在許多母親因工作忙碌,捨棄母奶改餵配方奶粉,於是導致嬰幼兒出現過敏症狀,鼻炎、鼻塞、氣喘等等,都跟蛋白質攝取過多脫不了關係。由於身體無法利用過多的蛋白質,只能把它代謝掉,蛋白質變成黏液的形式從淋巴系統排出,也就是所謂的「痰」。

 

許多家長見到孩子呼吸有怪聲,體內有痰咳不出時,不明白咳痰是一種排毒現象,把痰咳出來才好,三番兩次用止咳化痰的藥來抑制症狀,如此反而將這些有害身體的黏液給「逼回」體內,當淋巴系統被黏液堵塞得愈來愈嚴重,最後導致免疫力減弱,變成標準的「過敏兒」,連痰也不會咳了,

 

(無名註:所以為人父母的必須要知道病因的來龍去脈,才不會耽誤到孩子的健康。)

 

一般治療感冒的藥,是一種叫做「抗組織胺」的藥物,這種藥一用下去,鼻涕就不流了,看起來好像感冒好了,但這些黏液跑到那裡去了?鼻涕跟痰都蒸發掉了嗎?原來這些排不出去的黏液就延著淋巴系統亂鑽,鑽到耳腔變成中耳炎,鑽到鼻腔就變成鼻竇炎,如果再排不出來,就堵在淋巴系統裡面。

 

看看鼻涕乾掉是什麼樣子,硬梆梆的,就像膠水乾掉硬化了一樣,如果淋巴系統被大量乾掉的黏液堵住,免疫力當然就減弱了。但大人們卻依然給孩子吃肉、吃蛋,認為這樣才能補充蛋白質,然後再用藥來壓制黏液,形成惡性循環。在這裡必須告訴大家一個可怕的訊息,幾乎所有的蛋、肉都受到沙門氏桿菌的感染,這些蛋、肉存在各種病毒,也可能有腸病毒,勤洗手只能預防一部分,大部分的感染源是吃進去的。

 

家長時常感到納悶,為什麼孩子只是感冒而已,但就醫治療後病情卻加重了,這就要想一想究竟給孩子吃了什麼,小孩子的免疫力沒有大人好,還吃進一大堆毒素,結果毒素往脊髓、腦脊髓跑,如果把早逝的病童解剖一看,發現在其淋巴系統找不到細菌和病毒,索性就給它定一個新名詞叫「無菌性腦膜炎」。醫界思索很久,推論這些小孩是否吃了太多的阿斯匹靈,完全沒有懷疑到是食物出了問題。醫界要警覺起來,這種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」的理論,應該要整個淘汰掉了。

 

「脂肪、黏液、毒素、壓力」這四個致癌元素是真正產生病變的主要原因,這些黏液會變成

細菌的食物,細菌才在那裡繁殖,不是說看到一大堆細菌,說細菌是造成身體發炎、疾病的原因,這是本末倒置的說法。發炎的功能是幫助身體排除黏液,會有細菌產生主要是人體提供食物,讓細菌繁殖。就像順暢的流水中是不會孳生蚊蟲的,但堵塞不流動的水就會。所以為什麼人會生病,是因為身體被堵住了,想要腫瘤自癒,就是要把身體的淋巴系統弄通,把這些黏液排出來,腫瘤就會消掉。

 

.... 待續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